6月27日晚,沅陵縣樂樸樂讀辰州樂讀空間內燈火通明,由沅陵縣總工會主辦,沅陵縣樂樸樂讀紅色樂讀社承辦的“紅色華章·禮獻七一”“玫瑰書香”女職工主題閱讀“紅色故事大家講”活動在此溫情啟幕。來自30多個單位的女職工、紅色樂讀社成員以時間為軸,用13個跨越百年的紅色故事,搭配詩詞朗誦、紅色歌曲演唱、家書解讀等多元形式,為黨的生日獻上特殊祝福。
百年故事穿越時空,紅色精神浸潤心田
活動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主題故事拉開序幕,6歲的阿哲和媽媽用質樸的對話還原歌曲創作背后的烽火歲月?!?943年曹火星在煤油燈下寫下這首歌時,或許沒想到80多年后,我們仍在用歌聲訴說對黨的深情?!爆F場聽眾感慨道。
順著歷史脈絡,女職工及社員們依次講述了1921年“紅船衛士”王會悟機智守護中共一大的故事,1927年陳延年“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革命豪情。當《致陳延年的一封信》朗誦聲響起,“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钡膮群爸睋羧诵?,不少觀眾眼眶濕潤。
1931年陳毅安“無字書”里的鐵血柔情、1940年延安新華廣播電臺“永不消逝的聲音”、1942年王二小“牛背傳薪火”的少年擔當……每個故事都如一把鑰匙,打開塵封的歷史記憶。特別設置的“老兵記憶”環節中,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劉圣友同志滿懷深情講述著他所經歷的史詩級故事…在“紅色競答”環節,10道黨史題目引發全場搶答,將活動推向高潮。
多元形式創新表達,沉浸式體驗點燃信仰
“冰雪??!我絕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當《長津湖的冰雕》朗誦與歷史影像同步呈現,零下40攝氏度的戰場嚴寒仿佛穿透屏幕。而《屯墾天山下》的故事講述,則讓觀眾看到兵團戰士“獻了青春獻子孫”的屯墾奇跡。
活動中,獨唱《絨花》以婉轉旋律致敬革命芳華,小組合唱《映山紅》用歌聲緬懷先烈。最動人的當屬“繡紅旗”場景還原——來自不同單位的女職工們重現江姐等革命者在獄中繡旗的悲壯場景,細密針腳間凝結著“一針一線繡紅旗,一針一線寄深情”的信仰力量。
“從紅船到冰雕連,從廣播電臺到兵團屯墾,每個故事都是黨史的鮮活注腳。”活動策劃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故事+藝術’的形式,讓年輕社員和女職工們在沉浸式體驗中理解‘紅色精神’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先輩用熱血寫就的生命答卷。”
初心如磐薪火傳,百年征程再出發
活動尾聲,全體人員起立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鏗鏘歌聲穿透夜空。90后社員石燕分享道:“講著王會悟用江南小船守護黨的初心,再看今天自己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突然明白紅色精神就在代代傳承的行動里。”
據悉,紅色樂讀社自成立以來,已開展“紅色經典誦讀”“紅色詩詞大家誦”等系列活動。此次“紅色故事大家講”作為“七一”特別策劃,通過梳理1921-1979年關鍵歷史節點,以“時間軸+故事鏈”的形式構建黨史脈絡,讓紅色文化可感可觸。正如主持人所言:“當我們把紅船故事講給孩子聽,把冰雕精神傳給年輕人,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就永遠不會褪色。”
這場持續兩小時的紅色盛宴,不僅是對黨的生日獻禮,更是一堂行走的黨史課。當社員們滿懷紅色激情離場時,樂讀空間的燈光與夜空星光相映,仿佛在訴說:紅色華章永不落幕,信仰之光永遠閃耀。(朱曉瓊 陳敏)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