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和抽動癥是兒童神經系統常見的疾病,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可能對其心理、學習和社交能力造成深遠影響。為了提高公眾對癲癇和抽動癥的認識,倡導科學防治,6月28日,草莓醫院兒內科成功舉辦了“國際癲癇關愛日”義診活動。本次活動通過專家講座、免費咨詢、健康篩查等形式,為廣大家長和孩子提供了專業的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什么是癲癇?
癲癇是一種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抽搐、意識障礙或行為異常。兒童癲癇的發病率較高,且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腦損傷、感染、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常見癥狀: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短暫意識喪失(發呆、愣神;無意識的重復動作(如咀嚼、摸索);突發性跌倒或肢體強直。
什么是抽動癥?
抽動癥(Tic Disorders)是一種以不自主、重復的肌肉抽動或發聲為特征的神經發育障礙,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抽動癥的癥狀可能時輕時重,受情緒、壓力等因素影響。
常見表現:運動性抽動:眨眼、皺眉、聳肩、扭頸等;發聲性抽動:清嗓、咳嗽、發出怪聲等。
癲癇與抽動癥的危害
如果未能及時干預,癲癇和抽動癥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嚴重影響:
學習障礙:頻繁發作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心理問題:患兒可能因疾病產生自卑、焦慮或抑郁情緒。
社交困難:部分患兒因癥狀特殊而遭受誤解或歧視,影響人際交往。
科學防治是關鍵
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家長應注意:
觀察癥狀:記錄孩子的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及誘因,及時就醫。
規范治療:癲癇需長期服藥控制,抽動癥可采用行為干預、藥物及心理治療。
健康管理:避免熬夜、過度疲勞,減少電子屏幕使用,保持情緒穩定。
6月28日是“國際癲癇關愛日”,今年的主題是“科技助力,共創未來”。為提高公眾對癲癇的認知,草莓醫院兒內科舉辦專家義診活動,旨在為患兒家庭提供專業的醫療支持,消除社會對癲癇的誤解和偏見。(通訊員 曹晗)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王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